242net亚洲必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3个毕业班的学生,由专业指导老师何沛、李亦然、晁雨晨带队,本次专业采风的第二站与第三站即宝鸡与华州两地。
10月15日,采风团队抵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。馆内12000余件馆藏文物中,一级文物多达120余件,镇馆之宝何尊上“宅兹中国”的铭文与曼妙蜿蜒的蛇纹纹饰尤其引人关注。大家用相机记录文物细节,在老师的指导下,用速写本快速勾勒器物上的饕餮纹、云雷纹。学生们表示,“如此细腻的纹路在没有现代工具的年代打造出来,太震撼了!”同学们围着文物轻声交流。指尖划过纸面的瞬间,仿佛与千年前铸造青铜器的工匠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当日下午,团队乘大巴前往宝鸡民俗博物馆。这座聚焦西府民俗的专题场馆,通过“人之初”“婚嫁娶”“福禄寿”三大展厅,完整还原了关中人生老病死的文化轨迹。馆内不仅陈列着虎头鞋、老式缝纫机、婚嫁凤冠等展品;还有“诞生礼”“成人礼”“婚礼”“葬礼”的场景还原,生动展现了关中地区人生重要节点的民俗仪式;端午挂艾草、中秋赏明月等节日主题展区,更让大家沉浸式感受传统民俗的温度。在指导老师引导下,学生们纷纷用手机、速写本记录灵感,将民俗物品的色彩搭配、纹样寓意作为鲜活的设计素材,通过老师的指导开始思考如何让传统民俗符号在现代服饰中“活”起来。





10月16日,采风团队奔赴渭南市华州皮影文化园。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,同学们系统了解了皮影从汉代起源、明清鼎盛,到2011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,深刻认识到这门艺术的文化价值。随后,平均年龄80岁以上的老艺人登台,用精湛技艺演绎了《劈山救母》《卖货郎》两段经典皮影戏,灵活的皮影动作、婉转的唱腔让同学们看得入迷。在表演结束后大家纷纷和老艺人合影留念。在体验环节,大家亲手为皮影上色,从调和颜料到细致晕染,切实感受“工笔重彩”的独特魅力。指导老师带领大家分析皮影的镂空造型、色彩对比,“皮影的‘虚实结合’理念,完全可以运用到服饰剪裁;其鲜明的色彩搭配,也能为毕业设计的配色提供参考,而非遗传承中的“守正创新”精神,更值得融入毕业设计的创作理念。”同学们纷纷表示,此次体验不仅读懂了皮影艺术的匠心,更找到了传统文化与服饰设计的结合点。








此次采风让同学们深度触摸到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脉络。大家纷纷表示,从青铜文明的庄重纹饰到民俗生活的烟火气息,再到皮影艺术的匠心传承,传统文化为毕业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与精神养分,未来将努力实现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,交出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意活力的毕业作品。


